■邢宏博 本报记者 周 猛 特约记者 舒春平 齐明宇
一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,只要怀着爱心多做有益之事,生命之树就会开出绚丽之花。 ——题 记
11月29日晚,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大剧院花团锦簇、灯火通明。内蒙古自治区“第二届道德模范”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。一位胸前挂着4枚军功章的武警大校,被工作人员引领到舞台中央。
音乐响起,典礼司仪动情地朗诵着这样一段颁奖词——
“他,35载杏林为兵为民,救治患者10多万例,接生婴儿1万多例;他,40载军旅爱党爱国,收获锦旗500多面,感谢信4000多封。他,不愧为草原人民的‘赛额木其’(蒙古语:好大夫)。”
台下掌声雷动。
这位大校警官,就是“草原人民的好军医”、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院长郭纯。
“能让别人健康,自己最幸福;能让别人幸福,自己最快乐”
2008年初夏的一个夜晚,一场生死时速正在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上演。
一名老人因车祸重伤急需大量B型Rh阴性血液。这种稀有血型平均每千人才有一个。患者生命危在旦夕。
“通知官兵到检验科验血!协调电视台、广播电台发布求血信息!”说话间,院长郭纯已“披挂整齐”走进手术室。两小时后,1000多名群众赶来了,26家医疗单位反馈了血库信息。血源有了着落。
配型、输血、抢救……凌晨2时,老人脱离了危险。就在大家疲惫地摘着口罩时,郭纯一个趔趄,重重地摔倒在沙发上。“院长!”医院里仅有几位医生知情:就在7小时前,郭纯被确诊为原位直肠癌。
一心装着患者的安危,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。让我们把镜头向前拉动,一位人民军医恪守使命、播撒大爱的人生轨迹,清晰地呈现在内蒙古千里大草原上。
2001年初,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锡林郭勒盟,许多群众被大雪围困。郭纯带领医疗分队火速赶赴灾区。
“我老婆难产,好日敦(快),救救她!”一个叫巴图的蒙古族小伙子一头闯进临时搭建的“毡房医院”。
当地的随队向导直摇头:“外面积雪厚达半米,风吹得牲畜都站不住,人怎么出得去!”郭纯斩钉截铁地说:“他能来,我们就能去!”
塞外隆冬,白毛风刮在脸上,像在抽巴掌。雪粒子打得人睁不开眼,分不清方向。郭纯和两名护士走一段爬一段,碰到山高坡陡,只好连滚带爬。3公里雪路走了两个小时。
这种环境下,剖宫产不具备条件,顺产风险也很大。郭纯当机立断:顺产接生!
没人不相信郭纯的技术。他1978年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,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,已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妇产科专家。
毡包外,大雪纷飞,巴图跪在雪地里祈祷;毡包内,郭纯指导产妇有规律进行腹部加压……1小时后,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从毡包内传出。巴图长跪不起,他激动地说:“孩子长大后,我要让他记住,蒙古族和汉族永远是一家人。”
“能让别人健康,自己最幸福;能让别人幸福,自己最快乐。”在郭纯心里,草原各族群众和边防一线官兵的难处、苦处,都是他心中的酸处、痛处。
事隔多年,中医科主任包树智回忆往事仍感到后背发凉。
有年春天,他陪郭纯到驻阿拉善盟的几个基层中队巡诊,突遇沙尘暴,瞬间天昏地暗。有人劝郭纯到蒙古包避一避。“就是下刀子也要走!”他硬是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,为300多名官兵进行了诊疗。
“他把病人看得太重了,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。”原护士长王萍讲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。
一天,郭院长正为小女孩王蕾手术时,突然停电了。就在这时,王蕾的气管出现卡痰现象。看到孩子的小脸憋得一点点发紫,郭院长俯下身子,一口一口将孩子气管中的血痰吸出……
“郭院长经常告诫我们,要把每一次出诊作为一次为军旗添彩,为党赢得信赖的机会。”医院政治处主任宋刚介绍说,郭院长先后行程20多万公里,走遍了内蒙古所有盟、旗、县和驻边防一线的基层中队,为偏远地区培训医疗骨干130多人,建立6个医疗扶贫点。
去年初春,听说郭院长又要来巡诊,72岁的孤寡老人乌云大妈手捧哈达等了一个多小时。
2005年底,郭纯带队去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个偏远牧区巡诊。乌云大妈颤巍巍地摸出一张皱皱巴巴、包裹了三层的50元纸币:“大夫,我想看50块钱的病!”
望着满脸皱纹、弱不禁风的老人,郭纯眼含泪水给她量血压、听诊、配药。此后,乌云大妈成了郭纯的牵挂,每年巡诊都要去看看老人,和她聊聊天。
2006年初,总队医院在全自治区医院第一家推出救助减免政策:对少数民族、五保户、孤寡老人、家庭贫困、无经济收入来源的患者,治疗费一次性减免15%;特殊患者,费用全免。
和谐春风惠边关。这项救助减免政策实施以来,已使1.3万名患者受益。
“视野若能像草原一样辽阔,事业就会如骏马一般奔驰”
得知郭纯患上直肠癌的消息,武警内蒙古总队三支队战士徐建军连夜折了100只千纸鹤,祝愿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好人一生平安。
2003年9月,徐建军患上严重肾病,小徐的父母伤心欲绝。
“治好一个战士,就是挽救一个家庭。”郭纯一诺千金,7年来,先后为徐建军找名医、请专家,花费81万元。消息传出,广大官兵深受感动。他们给郭纯写信、打电话,表达一个共同心愿:不辱使命,当好草原人民的忠诚卫士。
医院政委郜彬告诉记者,要是在以前,我们真没能力把徐建军从生死线上拉回来。
2004年初,郭纯上任伊始,医院负债400多万。
“只有提高医院建设的质量,才能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的看病就医条件。”郭纯决定走活“三步棋”:抓管理、育人才、创品牌。
有个自身要求不严的科室主任,平日迟到早退多、患者举报多,几任领导都拿他没办法。
党委会上,郭纯与党委成员统一思想,对他作出提前两年退休的处理。随后,郭纯责成机关公开考核,一次性调整12个科室领导,涉及面达50%。
随即,经郭纯提议全院推行量化管理办法,健全质量控制办公室,从医德医风、药品管理、科研创新、行政管理等20多个方面对每个科室工作进行细化,每月通报一次,奖惩当场兑现。
内二科副主任吴金花是医院的第三个硕士研究生,前两个已另攀高枝。吴金花也联系好一家三甲医院,调令寄到了总队。郭纯敲开她的门。“你想要多大舞台,医院都给你!”望着郭纯恳切的目光,吴金花留了下来。
年底,吴金花经过考核被任命为门诊部主任,门诊收入很快大幅提高。第二年底,郭纯又提议任命吴金花为副院长。
“吴金花效应”迅速辐射到全院。如今,医院有硕士、博士31人,80%的科室主任都是研究生毕业;妇产、血透、骨外、检验等6个特色科室都挂满了不同语言文字的锦旗。
郭纯常说,视野若能像草原一样辽阔,事业就会如骏马一般奔驰。
2008年,他大胆提出融资1000多万元引进当时内蒙古地区最先进的40层螺旋CT。消息传出,不少人吓了一跳。融资没有先例,小医院冒这么大风险值得吗?
“设备先进才能更好地为官兵和各族群众服务!”郭纯充满感情地说,官兵常年战斗在边关一线,由于设备陈旧,他们患了病不能及时检查,要到地方医院去,我们问心有愧啊。
CT机投入使用带动了其他科室的发展。医院又相继增添了数字X光机、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,形成集保障、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急救、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。
今年12月,内蒙古地方媒体对呼和浩特市14家主要医院进行“品牌满意度调查”,总队医院得票名列榜首。支撑这项“无冕荣誉”的是这样一组数据:
7年来,医院门诊量从每年3.6万人次增加到21.6万人次;
为当地牧民赠送80余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材,减免患者医疗费用210多万元;
“为兵服务”掷地有声,补贴官兵医药费7000多万元……
“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,就有使不完的劲;把每一天当成第一天,天天都是新开始”
灯光下,郭纯披衣在电脑前写了整整一夜。明天就要去北京做手术了,他写了一份医院建设计划书,又把近期工作重点进行了交代……
“郭院长的病是累出来的呀!”飞机起飞了,送行的人落泪了。
在总队上下,郭纯是出了名的“工作狂”。早在2008年3月,他就有便血征兆,一直没时间做检查。他被查出原位直肠癌后,医生建议立即手术,他仍是一推再推。最后,总队党委下了“通牒”:放下工作,马上到北京实施手术。
在北京肿瘤医院,郭纯的直肠被截掉12厘米。恢复期间一天20多次排便,每次要半小时,他被折磨得痛不欲生。术后第三天,检验科主任石安平前来探望。“院里咋样了?”郭纯身上插着6个导流管,手脚各输着两组液体,说话十分微弱。10分钟的探视,谈的全是医院工作。
根据病情,医院要给郭纯化疗4次,他刚做了两次就嚷着出院,“汶川发生特大地震,不少群众需要救治,我得回去准备!”躺在病床上,他给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吴金花打电话,“立即展开卫勤训练,做好赴抗震一线救灾准备,我马上出院回去。”这三句话,他断断续续说了一分钟。
在他的一再坚持下,医院和陪护的妻子不得不同意郭纯提前出院。他的体重足足掉了27公斤。回到单位的第二天,他仍像往常一样,准时到会议室交班。8层住院楼、6层机关楼,他逐个楼层查,上楼时腿在发抖,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流,脓血一次次染透了内裤。
医院护士胡海珍不能忘记,为了节省时间,郭纯把化疗安排在办公室进行。当时的他,头发脱落,脸色浮肿,手都变成了黄绿色,依旧边输液边批改文件。下了夜班经过办公楼,她发现院长办公室的窗口依旧亮着灯……
五官科医生于亚南不能忘记,当年医院进行专业技术干部考评,郭纯记挂着这项重点工作,不顾劝阻来到考评现场。尽管已是6月天气,郭纯披着大衣头上还是直冒虚汗。于亚南没有通过晋级考核,郭纯顾不上化疗,三番五次找她谈心。于亚南哭了:“院长,你别再为我操心了,我听你的……”
来自武警鄂尔多斯支队的战士杨光更不能忘记,同样也身患癌症的他,得到了郭院长无微不至的关怀,大到治疗方案,小到三餐食谱,郭纯都亲自过问。更令杨光感动的是,郭纯悄悄把自己服用的抗癌进口药换成了普通的,把好药让给了他。国庆节杨光出院时,特别在广播电台为郭纯点播了一首《感恩的心》……
“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,就有使不完的劲。把每一天当成第一天,天天都是新开始。”郭纯出院后,组织上让他弹性上班,他却依旧和过去一样忙碌,除了处理医院日常事务,依旧坚持登台做手术,出专家门诊。可是只有他的妻子知道,每次出诊、手术前,他都会在自己的衬裤上垫上一块“尿不湿”。
原来,手术后的郭纯留下了拉肚子的毛病,有时能从早上拉到晚上。一天下来,人软成一团。一台手术要两个多小时,郭纯担心自己憋不住,于是让妻子用吸水性好的棉布缝制了类似“尿不湿”的垫子。
“碰到他手术和开会,一天要用掉10多个,我缝的不够他用,老郭是在拼命啊!”妻子安荣业的眼圈红红的。
“许多病人点名要我做手术,我不能让人家失望啊。”郭纯却是一笑释然。病魔没有抹去他脸上的笑容,而是催促着他发起新的冲锋……
这是郭纯患病出院后日复一日的早晨时光:6时上班,巡视病房、安全检查、交班听汇报、布置工作。然后,他会走向医院广场的鸽子房喂鸽子。120多只鸽子是他为调节病人心理专门饲养的。
记者离开总队医院那天,回首望去,和煦阳光下,一座17层的现代化住院大楼正拔地而起,洁白的鸽子在医院上空盘旋,然后拉着鸽哨,冲向蓝天,飞向草原……
短评:
心系群众 情注官兵
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院长郭纯,心系群众、情注官兵,用一腔大爱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基层官兵解病痛送健康,不愧为草原人民的好军医,不愧为官兵健康的贴心人。
心系群众、情注官兵,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使命。郭纯扎根边关、巡诊草原,把每一次出诊都视作履职尽责的考场,视作传递党的温暖、增进民族情感、融洽官兵关系的纽带,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位患者,为群众的幸福生活、官兵的身心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,为边疆的繁荣稳定发挥了特殊作用。
心系群众、情注官兵,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。把群众和官兵的病痛当作自己的病痛,把群众和官兵的健康视为最大的幸福,一次次妙手回春,一次次送医送药,病魔摧不垮,困难压不倒,只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战友的深情。
心系群众、情注官兵,需要实实在在的本领。郭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,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医疗成果。依靠精湛的医术,他赢得了患者的满意;依靠一流的服务,他赢得了官兵的赞誉。
全心全意服务人民、服务官兵,是我军医务工作者永恒不变的宗旨。构建和谐社会,凝聚兵心民心,需要千千万万个郭纯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本职岗位做起。